取卵后吃提子有5大好处,可惜好多人都不知道!

来源:试管婴儿网 作者:试管婴儿网 更新时间:2023-05-18 点击数:

取卵后的女性在饮食上有诸多注意事项,很多食物都不能吃,比如寒性食物和辛辣的食物,盲目食用的话,对身体有害无益,那么取卵后可以吃提子吗?很多爱好吃这种水果的姐妹在取卵后都会有这样的问题,今天本文为大家详细解答一二。

取卵后吃提子有5大好处,可惜好多人都不知道! (图1)

取卵后吃提子的好处介绍

取卵后可以吃提子吗?

取卵后可以吃提子,提子中含有丰富的钾元素,食用后可以调节人体内的体液平衡,增强肾脏的功效,能起到利尿的功效,可以有效帮助取卵后的女性预防腹水症状发生。

取卵后吃提子有5大好处,可惜好多人都不知道! (图2)

吃提子可以预防取卵后腹水

提子的抗病毒和杀菌效果也非常不错,取卵后女性的卵巢很容易受到感染,从而出现炎症的可能性,而吃提子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现妇科炎症的可能,所以取卵后吃提子是非常有益的。

取卵后吃提子的5大好处一览

1养护肌肤,提子富含胡萝卜素,能够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延缓皮肤老化,养护肌肤; 2杀菌,提子富含聚合苯酚,有非常好的杀菌功效,减少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 3防治癌症,提子中含有白黎芦醇,能够防止身体细胞癌变,抑制癌细胞扩散; 4预防贫血,提子中含有维生素B12,有非常好的预防贫血的功效; 5利尿,提子富含钾元素,有调节体液平衡的良好功效,能够利尿、消除水肿。
Tips:

提子不宜跟海鲜、鱼、萝卜、四环素等食物一起食用,并且吃完提子后,是不能立即喝水的,容易引起腹泻,另外如果要连皮一起吃提子的话,一定要清洗干净,最好是能先用水冲洗,再用能有效清除农药成分的洗洁用品,清洗两分钟以上。

各姐妹对取卵后吃提子的观点

取卵后的女性在饮食上有诸多讲究,所以对于取卵后能不能吃提子这个问题,其实各姐妹也有着不同的观点,下面我们来看看经历过取卵的姐妹们对此的观点是怎样的。

麻麻米亚
提子中含有类黄酮这一强力氧化剂的,能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衰老,而且提子还含有比较丰富的胡萝卜素,红提维持皮肤细胞组织的正常机能,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取卵后当然也可以吃。
柠檬酷儿
取卵后是可以吃提子的,取卵后若是胚胎着床成功,很容易出现贫血的情况,而提提里面是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B12的,如果B12缺乏会使造血功能下降,导致恶性贫血,经常吃提子对于防治贫血有帮助。
跳跳妈
我取卵后出现了腹水的情况,为了排除体内水分,医生让我多吃利尿的水果,因为西瓜感觉是寒性食物,所以就直接选择了吃提子,食用后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不到2周腹水症状就消失了。
Tips:

需要注意的是,取卵后吃提子千万不能空腹,提子是酸性的,会增加胃酸,空腹食用容易导致腹泻,提子适合在早餐后半小bai时食用,或者在下午茶食用(午饭后两个小时)。

提子的营养价值介绍

提子果肉硬脆,果粉中等厚,果皮薄而韧,与果肉较易分离,可切片,汁多,味甜,爽口,无香味。含糖16.3%,含酸0.5%~0.6%,品质上等。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 热量 43千卡 硫胺素 0.04毫克 钙 5毫克 蛋白质 0.5毫克 核黄素 0.02毫克 镁 8毫克 脂肪 0.2克 烟酸 0.2毫克 铁 0.4毫克 碳水化合物 9.9克 维生素C 25毫克 锰 0.06克 膳食纤维 0.4克 维生素E 0.7毫克 锌 0.18毫克 维生素A 8微克 胆固醇 0毫克 铜 0.09毫克 胡罗卜素 0.3微克 钾 104毫克 磷 13毫克 视黄醇 88.7微克 钠 1.3毫克 硒 0.2微克

注:以上为每100克提子中,营养成分的含量。

Tips:

另外,取卵后的姐妹们不能吃太多的提子,提子中所含的各种糖分均很高,过量食用提子会导致体内血糖值上升,并且其热量也不低,过多的进食提子很容易导致肥胖,所以大家要适量食用提子。

试管婴儿取卵后的饮食

取卵后的女性出现不良症状的几率并不低,要想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促进身体更快的恢复,可以在饮食上进行调理,知道吃哪些能恢复卵巢,哪些食物又不能随便吃。

食物大全 西瓜 西柚 鸡蛋 燕窝 萝卜 牛肉 海参 红枣 荔枝 葡萄 樱桃 羊肉 橙子 山竹 草莓 南瓜 提子 车厘子 茴香 排骨 腊肠 生姜 豆花 巧克力 麻油 泡面
Tips:

对于取卵后的姐妹们来说,必须要明确哪些食物可以吃,哪些食物不可以吃,只有吃对食物才能让身体恢复更迅速,否者的话很容易影响到后续胚胎移植流程。

试管婴儿取卵后的症状

取卵是试管婴儿流程中重要的步骤,不过虽然取卵手术无创伤,但是并不代表取卵无风险,很多女性在取卵后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以下整理了取卵后不良症状的解决方法,快来看看哪些对你有用吧!

试管婴儿
加入收藏
Tag: 取卵

本文标题:取卵后吃提子有5大好处,可惜好多人都不知道!

本文链接:http://m.2ivf.com/news/18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