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补充黄体酮!雪诺同有这2大作用,适用于3类人群

来源:试管婴儿网 作者:试管婴儿网 更新时间:2023-06-30 点击数:

对于试管周期的女性来说,很多人在胚胎移植手术后会用到雪诺同这种药物,但很多女性朋友们不太了解为什么要吃该药物以及具体有什么作用,其实雪诺同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雪诺同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

不仅仅补充黄体酮!雪诺同有这2大作用,适用于3类人群 (图1)

雪诺同的作用与功效介绍

药品信息
药品名称 雪诺同 通用名称 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乳状黏稠体 费用 1190-1400元 禁忌症 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肝功能障碍或肝脏疾病、对本品任何成分过敏者 英文名称 Progesterone Sustained-release Vaginal Gel 适应症 用于辅助生育技术中黄体酮的补充治疗 用法用量 阴道给药,每天一次,每次一支 (微:haoivf)副作用 腹痛、会阴部疼痛、便秘、恶心、呼吸困难、消化不良、失眠
雪诺同的作用与功效一览

雪诺同又被称作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该药物的主要功能就是补充黄体,特别是在通过辅助生育技术生育小孩的,在人工受精或者胚胎移植后,都会补充黄体,其具体作用如下:

❶补充黄体酮

导致女性出现不孕不育症的原因有很多,而缺乏黄体酮就是主要原因之一,女性患者若需怀孕,一定需要补充黄体酮,因此雪诺同在临床上可用于辅助生育技术中黄体酮的补充治疗。

不仅仅补充黄体酮!雪诺同有这2大作用,适用于3类人群 (图2)

服用雪诺同可以补充黄体酮

❷提高妊娠率

雪诺同不仅仅补充黄体酮,该药物还可以镇静子宫,降低宫缩频率,从而起到松驰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同时可以降低ET时宫缩频率,及利用子宫首过效应,保证子宫局部的(微:haoivf)黄体支持,从而提高妊娠率,也有利于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不仅仅补充黄体酮!雪诺同有这2大作用,适用于3类人群 (图3)

试管移植后服用雪诺同可提高妊娠率

另外,试管移植后的女性服用雪诺同还具有保胎的作用,该药物可以弥补孕妇体内孕激素不足的影响,从而促进子宫内膜发育,使子宫有利于胎儿生长,从而起到保胎安胎的作用,目前该药物用于保胎或治疗不孕不育的效果非常显著。

Tips:

要想服用雪诺同后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要以正确的服用方法为前提,若大家只是盲目服用,不仅不能发挥出雪诺同最佳的功效,甚至还可能出现雪诺同的副作用,因此掌握雪诺同的用法就显得极为重要,建议大家最好在相关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雪诺同适用于哪些人

雪诺同的功效虽然比较显著,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肆无忌惮的服用,比如(微:haoivf)儿童、老年患者、哺乳期、乳腺癌、血栓类疾病以及对雪诺同任一成分过敏的女性都不建议服用该药物进行任何一种疾病的治疗。

不仅仅补充黄体酮!雪诺同有这2大作用,适用于3类人群 (图4)

试管周期中的女性可以服用雪诺同

一般来说,雪诺同主要用于备孕或试管婴儿技术中,女性朋友若考虑使用该药物,最好提前咨询相关医生,并就医检查自身的促黄体生成素是否异常,同时在相关医生的评估下判断是否能够服用雪诺同这种药物。

雪诺同的适应人群一览

1黄体分泌不足的女性:补充黄体酮; 2试管移植后的女性:提高试管成功率和保胎; 3孕酮缺乏的女性:增加受孕几率。
Tips:

其实,雪诺同的同类药物有很多,比如黄体酮、安琪坦之类的,大家若是不适合服用雪诺同(微:haoivf),可考虑用其他同类药物代替,且相对于同类药物而言,雪诺同的价格也不算便宜,不过具体服用什么药物最好还是根据相关医生的建议决定。

相关药品大全
达菲林(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 果纳芬 勃锐精(Proxeed) 思则凯(注射用醋酸西曲瑞克) 补佳乐(戊酸雌二醇片) 碧萝芷(Pycnogenol) 生精片 诺雷得(戈舍瑞林) 达芙通(地屈孕酮片) 强的松片(醋酸泼尼松片) 来曲唑片(芙瑞) 妈富隆(去氧孕烯炔雌醇片) 醋酸泼尼松片(仙琚) 睾丸片 天喜堂天喜丸 培坤丸(辰济) 溴隐亭(保乳调) 雌二醇片(补佳乐) 肠溶阿司匹林 克龄蒙(戊酸雌二醇片) 克罗米芬(枸橼酸氯米芬胶囊) 依诺肝素钠(Enoxa(微:haoivf)parin) 安美奇DHEA 雪诺同(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 润康(阿法林·润康) 玛特纳(复方多维元素片(23)) 芬吗通 达英35 优甲乐 利维爱 倍美力 林卡尔 达必佳(醋酸曲谱瑞林注射液) 朴佳美 爱乐维(elevit) 大豆异黄酮 他莫昔芬 亮丙瑞林 乙烯雌酚 麒麟丸 普丽康 法地兰(枸橼酸氯米芬片) hmg(尿促性素注射剂) 贺美奇 DHEA 辅酶Q10 贝依 美卓乐 巢倍滋 DHA 黄体酮胶囊 曲普瑞林 加尼瑞克 乐宝得
试管婴儿
加入收藏

本文标题:不仅仅补充黄体酮!雪诺同有这2大作用,适用于3类人群

本文链接:http://m.2ivf.com/news/23270.html